小学作文常见案例剖析
我们发现,有近33%的小学生写《我的爸爸》或《我的妈妈》,且内容大多是:自己生病,爸爸妈妈怎样着急,怎样照顾自己;下雨天冒雨给自己送雨伞;爸爸妈妈又怎样乐于助人等,题材类似。
解决措施:定期练笔,积累素材。要培养小学生的观察、感受能力,可以通过日记形式,让他们从生活的一点一滴中积累素材。
我们从调查了解到,有近90%的学生写作文都从作文选上抄袭或改编。在审阅完之后,我们也确实发现了这样的问题。如很多学生写道:“妈妈,您是荷叶,我是红莲,您为我遮风挡雨;您是园丁,我是树苗,您为我浇水施肥……”,还有一学生改编爸爸抓小偷:“光天化日之下,怎可抢钱,看我的神拳”。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,而在自我感受方面涉及很少。
解决措施:讨论交流,互相启发。对周围生活中的事情要多思考、多感受、多总结,让小学生之间多交流、多讨论,互相借鉴,从中得以启发。
很多学生的作文句子不通顺,例“如果困难找妈妈”;错别字很多,如“一坐大山”、“重心写”等。有些标点符号的错误使用,使文章产生歧义,如一学生写:第二天,爸爸对我说:“妈妈,昨天晚上腰疼的都没睡好觉”,其中,逗号明显用错了。
解决措施:预备阅读,扩展写作。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,加强对病句、错字、标点的指导,从基础抓起。
总体来讲,许多学生的作文结构安排还算得当,会用“总分”、“分总”、“总分总”的结构形式。但一小部分学生作文结构安排混乱,有的事例太多,详略不当;有的事例过少,一笔带过;还有的段落之间分的不明确,没有突出文章主题。例如,一学生在写《我的文具盒》时,第一段是“我的文具盒表面有许多的草莓,有绿的、蓝的、紫的、红的……”,第二段开头是“还有一个大草莓”,接下来又叙述了文具盒里面的东西。这样的分段不清晰而且没表达出文具盒的特别之处。
解决措施:老师指导,多加练习。老师可给学生一些建议,指导他们怎样安排更合理,同时加强过渡段的练习,使段落之间衔接更加自然。
有些作文的事例不典型、不新鲜、不具体。在描述“我的妈妈”时,很多学生都写道:“瓜子脸,乌黑的头发,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,妈妈十分善良,乐于助人”。在写“我的朋友”时,总是描述我的朋友怎样帮助我学习,下雨天送我回家等情节类似,细节描写粗糙,总结感受不深刻。
解决措施:开拓思路,激发灵感。培养学生的想象、联想能力,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事物,开拓视野,激发学生的灵感,鼓励学生的新奇想法、观点。
以上便是我们发现的一些问题,当然,这并不是所有小学生的问题。虽然有这么多问题,让我们对小学生作文很担忧,但其中也不乏一些好句子、好文章。 例如,有的学生语言很本真,一学生写爸爸的工作环境:“那里太苦了,在那里吃饭光吃干粮,没有别的了。”一语便道出了农民工在外工作的辛苦。有的学生还引用了名句:“记得巴金爷爷说过: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……”。
小学生作文有喜也有忧。我们应该给予更多关注,鼓励发扬他们的优点,及时改正缺点,我们应当落实和推进小学生教育改革,推行素质教育,呼吁全社会关注小学生的学习与成长,为他们读书导航,为写作引路。使他们的作文水平更上一层楼.